当前位置:重要资讯
中国海工企业表现抢眼
2015年06月24日

今年以来,我国海工装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表现抢眼,上半年钻井平台(船型 船厂 买卖)的订单数量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不过,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海洋工程(船型 船厂 买卖)装备论坛上,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产品仍处于市场中低端,为了争取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不惜牺牲利润压低订单价格,而这并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未来国内海工装备企业仍需在技术和质量上苦下内功,跻身市场上游。

——订单增长背后隐忧仍存
今年以来,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一般指海上钻井平台、生产平台、海洋工程船(船型 船厂 买卖)及配套设备等)企业表现抢眼。中集来福士(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中远船务、大连重工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屡获重要合同。
据中船协22日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在全球海工装备总额为330亿美元的订单中,中国企业新签订订单额达80亿美元,仅次于韩国企业的140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企业的45亿美元。
以钻井平台为例,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承接各类海工钻井平台订单24座(艘),合同金额近55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国际市场份额约为54.2%和41.2%。
这一数字相对于2012年有了极大增长。2012年全年中国承接的各类海工订单(海工辅助船除外)为30座(艘),其中钻井平台(船)13座,价值不过80亿美元,仅占全球的13.3%。
不过,订单数量和金额增长背后,订单的结构和单价却难以让人满意。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锦连指出,我国海工装备企业目前产品单一,基本以浅水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深水浮动平台、生产平台份额较少。
中船工业经研中心的统计显示,上半年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订单占我国企业全部订单数量的62%。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深水装备市场仍然被韩国牢牢掌控,深水的浮式生产装备占据其订单的40%。
就市场行情来看,技术含量不同的海工装备造价差别巨大。据了解,目前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造价一般为2亿美元,钻井船(船型 船厂 买卖)合同价格为6.2亿美元,半潜式钻井平台价格为6亿—7亿美元。而韩国三星重工目前正在为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打造的巨型海上浮动天然气处理设施,有分析师估计其造价将高达100亿至120亿美元。
“总体而言,企业仍位于全球产业中下端。”王锦连说。不仅如此,业内人士指出,为了争取市场,国内海工装备企业往往压低订单价格,不惜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低价换市场”难以持续
对于起步不久的中国海工装备企业而言,技术和能力储备相较竞争者并不占优势,以低价换市场似乎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海洋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亢峻星在此次论坛上指出,全球海工装备市场的容量本来就有限,“作为企业来讲,要是跟别人再去争价格高,那就是拿不到订单。拿不到订单,那你这个企业怎么发展呢?这是一个矛盾。有的企业宁可亏本也要拿到这个单子,先积累资本。”
不过,在全球海工市场,低价并不是赢得“不差钱”的能源巨头们青睐的优佳策略。“质量毫无疑问永远是第一位的,产品不一定要做得非常廉价。新加坡是亚洲海工装备产品尤为昂贵的国家,但是新加坡海工装备的质量很不错,因此新加坡在世界上面海工装备享有盛誉。”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ALM说。
据了解,同样是自升式钻井平台,荷兰GUSTOMSC公司设计的CJ70型平台由于能够适应北海恶劣的海况,其建造价格已经接近6亿美元,今年5月,新加坡裕廊船厂与美国诺贝尔公司签订了1座该型平台建造合同,价格为5.96亿美元,钻井深度能够达到1万米。这些产品的造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
不仅如此,国内企业能否通过占领低端市场从而获得长远发展,目前来看仍存疑问。挪威船级社(位置 联系)大中华区海事咨询部总经理吴巨圣分析说,从市场前景来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需求增长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12年需求的增速已从2011年的28%跌落至6%,今年预计还将下降至2%—4%,而浮动式钻井平台的2012年需求量将增加18%。此外,生产平台的需求也将保持持续强劲增长。
中船经研中心的报告指出,当前全球自升式钻井平台不断增长的订单中存在较大的投机成分。由于价格低、首付款比例低以及优惠的融资条件,部分平台业主出现投机心理,加大了下单量。

——技术和质量决定竞争力
打破“价格战”的竞争模式,跻身高端市场,是国内海工装备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8月20日,南通中远船务(位置 评论 新闻 招聘)为挪威SEVANDRILLING公司设计建造的圆筒形超深水海洋钻井平台“希望3号”命名。中远船务完成了设计、采购、整体建造及所有设备安装调试的EPC总包项目。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海工装备企业想要持续增加国际高端市场份额,产品设计、产品制造质量等问题无法回避。
首先是装备的设计能力亟待提升。“国内企业装备的设计70%依赖于国外进口,未来如何通过政策促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带领产业做大做好是关键,”吴巨圣说,“以巴西的例子来看,在深水海工生产装备的部分,国家明令规定必须要在巴西境内生产,这就逼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企业带着设计方案进来。”
其次,产品的质量需要持之以恒的保证。王锦连指出,目前国内海工配套设备的国产化率仅仅占到5%到10%。即使是5%到10%,船东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原因是外观和内在质量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海工企业用到国产钢板的时候,卷管经常会裂。”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教授黄维平说,“我们企业在可能跨入这个门槛准入的时候质量标准达到了,但一旦进入了行业,质量就不能持之以恒的保证,这是关键的,行业一定要有一个严格的标准。”